一艘龙舟 一渠清水 一座新城 千年传承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一艘龙舟 一渠清水 一座新城 千年传承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端午赛龙舟是我国传承千年岁月的民间习俗。时隔二十年,海口重启龙舟赛事,与自然共舞,在水流岸绿、鸟语花香的景色中,重现群龙竞渡的奋楫热潮。

一艘龙舟,跨过二十年,重新连接起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劈波斩浪中实现文化的延续。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的参赛队伍正在集结。记者 李昊 摄

一艘龙舟——二十年后 又见赛龙舟

端午时节,海甸溪上,群龙竞渡。两岸观者如云,欢呼声阵。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夹着整齐的吆喝,数条龙舟劈开宽阔的河道,如一支支利箭,破风向前。

赛事吸引超三万名市民游客到场观赛,为参赛队伍加油呐喊。许多在岸边观赛的老海口人,仿佛又听见了20年前的自己曾发出的欢呼。不论时光如何变迁,承载着文化和记忆的赛龙舟,带来的感动和欢乐,永远铭记于心。

重启龙舟赛,是民心所盼,更是久违的激情释放。

“海甸溪贯穿美兰、龙华、秀英区,以前宽阔且清澈,每年端午节,一至六庙每村各出一条龙舟比赛,各村事前组织青壮年人训练,六条龙舟赛出活力,赛出团结,更是传承文化。现疏浚海甸溪恢复龙舟条件是可以的……”2023年端午节前,有网友曾“喊话”海口市政府相关部门。

海口作为滨江滨海城市,具备赛龙舟的天然优势。二十世纪中期,海口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一直在海甸溪五、六庙至英德码头(今人民桥下)举办。 海甸溪是海口市海甸岛与海口主城区之间的一条天然水道,为南渡江在入海口处的分流。有居民回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甸溪水约2米深,清澈见底,是赛龙舟的好地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海口龙舟赛事停办,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恢复举办若干届,之后一直停办了二十年。

龙舟赛虽然停办,但人们的记忆一直都在。当一艘艘龙舟重现海甸溪,赛事重启的消息被群众自发传遍大街小巷,人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正式开赛。记者 李昊 摄

一渠清水——生态修复重拾乡愁记忆

龙舟比赛对水域的水质、水位、流速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些都考验着城市的生态治理能力。放眼全国,龙舟赛已成为检验生态环境改善的“试金石”。

为何海甸溪能重启赛龙舟?这背后是海口对多年来水系治理成果的自信,也是一场生态环境的变迁。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海口因水而存、依水而兴,河、湖、溪,一片片水面让海口充满了灵气和活力。然而,在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加速发展中,一条条河、湖、溪被污染,一片片水面慢慢消失,曾成为这座美丽滨海旅游城市的心头之痛。

二十年前,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及人为活动干扰,海甸溪水质受到影响,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群舟竞渡的景象不再。

根据2016年水质监测结果,海甸溪局部河段水体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局部为劣V类或黑臭),河水散发的臭味让周边居民苦恼不已。“当时只要一走到河边就会闻到一股臭味,我们只能绕道走。”家住海甸溪岸边的居民刘先生如是说。

2016年,美兰区城镇内河(湖)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对海甸溪北岸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并同步启动美舍河、板桥溪水环境治理工作。经过治理,海甸溪水质得到改善,根据环保水质监测数据(监测断面在四二四医院附近),2020年起,海甸溪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2021年,海口又启动海甸溪清淤工程,从世纪大桥延伸至新埠桥,重点清除河道内沉积多年的淤泥,解决民生痛点和水环境治理难点。近4.5公里长河道实现了完美蝶变,景色焕然一新,水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如今的海甸溪,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龙舟选手们提供了优质的比赛环境。

事实上,海甸溪治理只是海口水系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口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强力推进美舍河、五源河等水体治理。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海口各个水体实现了美丽“谍变”,成为一张又一张海口生态新名片。

海口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如美舍河、南渡江、鸭尾溪、红城湖、东湖等。2016年6月,海口市将建成区32条河(湖)水体全部纳入治理范围,采取“PPP+EPC+跟踪审计+全程监管”的模式启动水体治理前期工作,并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径进行系统治理。

截至2018年底,海口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9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纳入全省考核的18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全部达标。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体治理为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打下了重要基础。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2022年初,海南打响了一场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将治水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海口市水务局梳理了全市373个水体,从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强排涝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统一谋划、协同实施,全面展开精准有效治水。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为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海口市建成滨江西污水处理厂等6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d,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3万吨/d,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污水处理需求。如此一来,全市污水收集率相应提升,污水直排问题得以解决,污水管网水位大幅下降,从而避免污水溢流河道而影响水体水质。同时,逐步形成主城区污水互联互通,提高了污水系统安全韧性。

同时,海口持续推进城镇内河(湖)治理,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城区突出内涝问题,加快推动节水工作。此外,海口在河湖治理中融入了“城市经营”的理念,充分利用水系优美环境,打造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

随着海口湾畅通工程的建设,沿海甸溪边修建了漂亮的带状公园和步行道,周边居民走出家门就能在美丽的海甸溪畔散步健身。在重启龙舟赛的消息发布后,海甸溪附近又多了一份远超平日的热闹。

如今,美舍河河水清、岸线绿、鸟飞鱼跃。凤翔湿地公园内流水潺潺,绿草如茵;东西湖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五源河湿地公园波光粼粼、栈道蜿蜒……水清岸绿、景美人乐的海口,正在以自信开放的姿态,邀请四方宾朋。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一座新城——千年传承

“海口杯”龙舟赛的回归,将海南龙舟队伍带到了大家面前。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澄迈县队,成立于2008年,建队以来多次荣获“万宁杯”海南省龙舟公开赛前三甲,并在数届中国龙舟公开赛(海南澄迈站)取得优异成绩。参赛队伍儋州市队来自具有赛龙舟传统的海头镇,队伍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文昌市队曾于2006年代表海南省参加福建农运会龙舟赛并荣获第四名。琼海市队是当地端午节龙舟赛中夺冠次数最多的一支队伍,曾在2017年—2019年、2021年、2023年的博鳌端午节龙舟赛中摘得不同项目的冠军。

参赛队员里有62岁的女鼓手,有还在读书的大学生。观赛的人群里,有老人充满故事的双眼,还有孩童眼中的憧憬。当孩子们对龙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小小龙舟在水面推开的,正是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力量。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溪钟楼附近水域,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赛。记者 李昊 摄

体育与地理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赛龙舟活动在长江以南广泛流行,可谓多地共享的文化盛事。海南端午赛龙舟习俗大约是宋时从闽浙一带传入。彼时随着商贸交流与移民迁徙,很多端午习俗逐渐在海岛落地生根,再与本地风俗相融合,形成了海南独特的节庆文化。尽管海南四面环海,但在内陆河流与湖泊上举办的赛龙舟活动同样热闹非凡。

明代海南先贤丘濬在《归田乐·竞渡》中描述了海南赛龙舟的欢乐场景:“龙舟击浪去如飞,鼍鼓喧天捶欲破。掀髯岸帻坐船头,指挥白羽横中流。锦标入手拍掌笑,楚声一曲带醉讴。”

近现代歌谣中,最能代表海南端午节热烈场面的也往往是赛龙舟。如《海口十二月歌》:“正月正,家家户户点灯满客厅。二月二,土地公吃粿吃面。三月清明期,到处烧纸钱。四月枇杷都结籽,五月吃节扒龙船……”,这首歌中的五月吃节,指的就是庆祝端午节。

近期,除了海口举办的龙舟赛事,临高举办海上渔家龙舟赛,澄迈举办龙舟邀请赛,万宁举办第二届江湖龙舟节……当海南各地龙舟竞渡大戏连番上演,透过水花激溅、舟行如飞的激烈场面,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海南,奋力划出文化传承的新气象,劈波斩浪驶向更精彩的未来。当海南各地龙舟竞渡大戏连番上演,透过水花激溅、舟行如飞的激烈场面,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海南,奋力划出文化传承的新气象,劈波斩浪驶向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