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救治成功短肢领航鲸“海棠”:“鲸”生难忘的145天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国内首例救治成功短肢领航鲸“海棠”:“鲸”生难忘的145天

记者 孙学新 胡丽齐 沙晓峰

大家好,我是一头获三亚多方力量联合救助的成年雄性短肢领航鲸,因搁浅于海棠湾海域,大家都叫我“海棠”。5月26日6时许,在大家的护送下,我已顺利回归大海。从搁浅到重返深蓝,这145天,“鲸”生难忘。

回想起1月3日搁浅时的情景,我仍心有余悸。

1月3日,三亚救援力量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海棠”。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我体长3.6米,重500多公斤。没有海水的浮力,我深知搁浅意味着什么:笨重的身体将压迫骨骼和内脏致使折断、破裂,无法呼吸,最终死亡。

我尝试挣扎,却于事无补。可恨的是,太阳也来欺负我,皮肤被灼烧得发疼,几度陷入“昏迷”。

“它严重脱水还伴有腹泻,身体非常虚弱。”“身上伤口很多,不能直接放回大海。”昏昏沉沉中,我隐约听到了人类的声音。他们先是在我身上涂抹着什么,还不停地浇水,尽管有些害怕,但是皮肤上的清凉很快就让我紧绷的精神得到了缓解。

当天,我被送往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接受救治。在医疗池里,我才发现自己虚弱到无法自主游动,就连进食也十分困难。想到再也找不到鲸群,再也不能肆意遨游,焦虑、无助、恐慌犹如海啸一般向我袭来。

1月3日,救援人员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记者沙晓峰摄

1月3日,救援人员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记者沙晓峰摄

“‘海棠’不要害怕,我们来帮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将我的斗志点燃。

5月11日,工作人员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记者沙晓峰摄

4月24日,被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记者 沙晓峰摄

担心我侧翻呛水,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们24小时在水中轮班托举着我;为了帮我更好地消化,保育员细心地将新鲜鱿鱼打成泥;为实时监测我的身体状况,专家、兽医把家安在我的隔壁……他们千方百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将我不安的情绪一扫而空,我也默契地配合起采血、补液等救治工作。偶尔,我还会“哼”上几声,向大家一展歌喉,回应大家的付出。

4月24日,被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记者 沙晓峰摄

在悉心的救治下,我也有了“鲸”喜变化:第3天,我能张嘴吃鱿鱼了!第7天,我可以独立游动了!第12天,我开始尝试着下潜。第19天,我搬到户外水域开启“畅游模式”。第112天,体检时,我发现自己长胖了,体长和胸围都长了10厘米。第124天,我通过专家组评估,具备野外放归条件……

5月25日下午,短肢领航鲸“海棠”被转运到科考船上准备放归。记者 沙晓峰摄

时而翻转、时而下潜,我正在海洋中尽情遨游。你看!这里海水清澈见底,珊瑚丛风采依旧,摇曳的鱼群焕发奇幻色彩……多美啊!回家真好!

5月26日,短肢领航鲸“海棠”在三亚放归。记者 沙晓峰摄

5月26日,短肢领航鲸“海棠”在三亚放归。记者 沙晓峰摄

5月26日,短肢领航鲸“海棠”在三亚放归。记者 沙晓峰摄

谢谢你们,这群可爱的人,用爱和温暖给予我“涅槃重生”的勇气与力量。

5月26日,工作人员在远程观看放归后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记者 沙晓峰摄

谢谢你,三亚,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重拾“鲸”彩鱼生。

再见了!我要赶紧追上鲸群,和他们讲讲,我们的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