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为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档案 今年已有530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海南
海南 > 综合资讯 > 正文

海南为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档案 今年已有530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记者 韩星)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记者在海南省《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人社部门采取“铁脚板+大数据”全面摸排,“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意向清、技能水平清、服务需求清,目前已为2.87万名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档案。今年已实现530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3.27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昊 摄

据介绍,依托各级民政部门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海南人社部门为分层分类开展就业救助获取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并积极对接教育、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医保、残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大数据交互分析,精准识别低收入人口,为开展分层分类就业救助匹配合适的政策和服务。

在精准落实就业政策方面,海南人社部门投入“真金白银”全方位支持低收入人口就业创业。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人口按照属地原则落实就业救助政策。低收入人口单位就业的,运用“直补快办”模式,给予吸纳企业和单位社保补贴和招用奖励补贴。灵活就业的,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落实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创业或创办小微企业的,落实税收减免政策,首次创业并正常运营一年给予创业补贴。低收入人口可申请最高个人30万,小微企业40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低收入人口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各市县可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帮扶。

在精准开展就业方面,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联合省残联、省妇联、高校等举办专场招聘会,为不同低收入人群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服务。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低收入人口积极学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就业帮扶“晴天行动”,采取“铁脚板+大数据”全面摸排,“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意向清、技能水平清、服务需求清,目前已为2.87万名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档案。今年以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实现5300多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3.27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在精准搭建服务平台方面,海南全省就业驿站优化布局,238家就业驿站“串珠成链”,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就业驿站将深度参与贯穿全年的各项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主动走进低收入人口家庭,讲解就业政策、登记就业意向、摸底培训需求,开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介绍,组织人员就近灵活就业。打造“海南好就业”小程序,低收入人口注册绑定就业驿站或者投递简历,24小时内就会有专人联系,并持续开展服务,确保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获得就业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