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例“繁地融合”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三亚启动
海南
海南 > 三亚 > 正文

海南首例“繁地融合”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三亚启动

(记者 利声富)卸秧、摆苗盘、熟练操作插秧机……5月22日,位于三亚市海棠区的贵州省水稻种质创新南繁育种基地,随着插秧机的轰鸣前行,整齐划一的水稻秧苗迅速插入水田,形成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至此,海南首例“繁地融合”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夏季闲置用地合作耕种正式启动。

5月22日,海南首例“繁地融合”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三亚启动。记者 利声富 摄

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海棠区“繁地融合”成果落地转化,三亚市海棠区农业农村局与来自江苏、江西、新疆、福建、陕西等省区的12家南繁单位签订了夏季闲置土地种植合作协议,梳理出可合作夏季闲置用地约2500亩。同时,依托新疆南繁西甜瓜吴明珠院士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盖钧镒院士团队的瓜豆轮作项目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探索解决大豆扩种、农民增收等“三农”难题,实现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5月22日,首批500亩夏季“海南好米”优质水稻种植正式启动。其中,以贵州省水稻种质创新南繁育种基地300亩夏季闲置用地作为“繁地融合”先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合作水稻国家公园内200亩夏季闲置用地作为“企地融合”的创新模式。

海棠区与辖区内南繁科研单位签订夏季闲置土地种植合作协议,是海南省首个将南繁夏季闲置土地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开展轮种生产并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案例。除可盘活南繁单位夏季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土地利用效力,实现增产增收外,还通过南繁科研新品种成果转化,导入优良品类提质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5月22日,海南首例“繁地融合”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三亚启动。记者 利声富 摄

为发挥南繁科研优势,打造系列产业新质生产力,结合属地农政组织化场景化应用,驱动形成高效融合的新质战斗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海南省南繁管理局、三亚市海棠区农业农村局共同发布“繁棠计划”,这也是探索“繁地融合”的又一次创新尝试。接下来,三亚市海棠区将联合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各南繁单位、定点帮扶村居开展合作,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