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中,加快亚洲电力体系向零碳过渡已成为关键手段之一。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的“加速迈向零碳电力”分论坛中指出,为实现零碳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更为明确的激励政策,并通过价格等手段来限制化石能源电力的使用。
周小川提倡有序推进向零碳电力转型,“首先培育可再生能源产业,实行‘先立后破’策略”。考虑到亚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他强调电网建设、优化配置以及提升效率的重要性。为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议不同国家之间建立互补机制,提高电压水平和电力调度效率,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跨国合作中的资金投入和回报机制也需有妥善安排。
周小川指出,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合理的价格信号调节电力供需。在供给端,当下零碳电力的建设及运营成本总体仍然较高,阻碍了短期内的商业化应用。他介绍,零碳电力很大程度上依靠新能源,但由于其间歇性等特性,相较于传统能源,对电力调度、峰谷调节、储能等要求更为严格,相关设施需要大量投资。
“这些投资必须考虑回报问题。尽管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的自身生产、运行成本已降至相当低的水平,但纳入电力系统后的总体成本仍较高。要顺利转轨,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需要充足的投资流入电力辅助系统。”周小川说。
从需求端来看,煤炭和新能源目前仍处于耦合发展状态,周小川强调,价格机制有助于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引导消费者行为,包括将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有效地纳入到价格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