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 拂去历史岁月之尘
海南可移动文物丰富多彩
为准确掌握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和保存、保管以及使用等情况,从9月起,我省开始对国有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大普查。此次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范围为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驻琼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
日前,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对定安、琼海、临高、儋州四市县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初步的普查,发现这些市县的可移动文物资源都比较丰富,保管条件也不错。但是缺乏系统的定级和信息登记。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有些单位对文物保护观念淡漠,缺乏热情,如果长此以往,一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将会面临损毁的危险。可移动文物保护,将会是一场艰辛的长途跋涉。
这次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范围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作为海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定安、琼海、临高和儋州成为普查小组首批进驻调查的市县。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成员符菁蔚告诉记者,这次调查主要是对重点单位和部门进行一次摸底,了解当地有关部门对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认识和进展情况。可移动文物普查,最终还是需要各单位主动上报,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从这一点上来说,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意识比单纯的普查要更有意义。
地方馆藏文物琳琅满目
在这4个市县的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不仅有常见的瓷器铁器等,也有不少体现海南文化历史的珍贵文物,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这次普查的单位大多是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所以文物的保存条件都比较好,这些丰富的文物藏品,对于研究海南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在定安,普查员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陶器和铁器,以及少数玉器,货币,书法,绘画和皇帝圣旨。这些文物分别在1987年和1994年进行了定级,大部分文物备有纸质信息和数字信息,少部分文物未定级或信息不够完整,需要重新定级和定名。
琼海市博物馆由于缺少仓库,文物存放在该市图书馆,但存放环境良好。琼海的文物多为1987年广东省调拨,数量不多,保存状况良好,成色尚佳。多为陶器和瓷器,存在少数青铜器。
儋州文物数量不多,但是质量精良。其中包括了汉代的铜鼓、铜斧,明清时期的石狗、石狮,清代、民国时期的太师椅等。而在民族文物和地方文物方面,则有儋州特色斗笠、牌匾拓片、藤制磨米器、儋州县志、琉球列岛记录手抄本等。这些文物有的是馆藏品,有的则是个人收藏。
相对于其他3个市县,临高的文物保护相对较弱。由于没有博物馆,该县的文物大多保存在文庙中,比较有特点的包括宋代木偶、牌匾木雕、水波纹灰陶瓷片、新时期石斧、秤砣、五彩高脚莲花盘等。
![]() |
1
2
|
![]()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