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海南土地肥力 让“加班”的耕地休休假
如今“从土里刨金”的新闻多了起来,如林下经济的多元化、田间管理的精细化、作物品种的新改良等,都如收获的硕果一样让人欣喜。这些,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振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也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但是在蓬勃发展的农业生产的背后,关于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加班”与“休假”的话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半月谈》杂志社就曾不断接到读者来信,反映一些地区的土地质量每况愈下;记者也曾就我省一些耕地因过度种植导致养分含量下降的情况展开调查,发现我省耕地正渐显倦容。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土地也有新陈代谢,也需休养生息。但是,由于过度施肥、过度种植等诸多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一些土地尤其是土壤条件天生不佳、基础地力原本一般的土地,正在失去保障机能自我平衡的能力。而就我省而言,在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上,我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土壤养分含量还呈下降趋势。
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而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而且大多数工作都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
如何保持我省耕地的肥力,实现永续利用?一方面要靠相关部门积极宣传,引导农户重视耕地的科学种养与质量建设,认识耕地“过劳”的严峻性,认识到“更健康的土地会有更健康的产出”。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机构在科学种地养地的技术推广上形成合力,指导农户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多打生态牌、有机牌。同时,还需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等原则性规定,结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调研、统筹监控,确保“加班”过度急需“休假”的耕地能依法“轮休”,鼓励农户对“亚健康”的耕地进行轮作、保养,并对破坏耕地致其质量严重下降的行为依法处罚。唯其如此,土地才会真正成为农户的聚宝盆,成为社会财富的生金器。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