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沉香之乡”澄迈站在从资源输出向价值主导跨越的历史关口,一个承载着产业生态重构使命的协作平台应运而生——8月10日,澄迈县沉香产业联合会正式筹建。这支约30家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与沉香产业学院、国际沉香研究院、以及数千户香农组成的战略联盟,不仅是市场主体的简单聚合,更是澄迈破解产业碎片化困局、构建“沉香国际金融港”生态体系的关键抓手,其深层意义在于以系统思维重塑产业价值坐标系,为中国特色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生态赋能 + 规则输出”的新范式。
破局产业离散化 构建价值共生生态
在全球沉香产业面临标准不一、价值链断层的共性困境下,澄迈虽坐拥3万亩种植基地与42个加工基地的资源优势,却长期受制于“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种植端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品质参差,加工端技术壁垒制约附加值提升,市场端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议价能力。这种离散化状态,使得优质资源难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联合会的组建直击这一痛点,构建起“实战主体 + 智力支撑”的双轮驱动架构:鼎臻古玩城的市场渠道、美浪湾的文旅平台、乐香里的技术研发等企业资源,与产业学院的人才输出、国际研究院的科研攻关形成有机闭环。这种覆盖 “种植-加工-文创-金融”全链条的生态布局,打破了传统产业协会的松散协作模式,实现了从资源整合到价值创造的质变,为产业向高端化演进奠定了组织基础。
锚定国际话语权 打造规则输出高地
“争夺定价权不是简单的价格管控,而是要建立让全球认可的价值评价体系。”拟当选会长王垂澄的表态,揭示了联合会的战略雄心。鼎臻古玩城年采购需求形成的天然流量入口,正被转化为构建“沉香指数”的基础数据;云海粤公司的深加工体系,成为产品价值评估的实物锚点;而“海南沉香地理标志+国际认证”的双轨策略,则是从法律层面确立原产地权威性的关键举措。
这种从贸易聚合到标准输出的路径设计,背后是对全球产业竞争规律的深刻洞察: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标准制定权,谁就能主导价值链分配。联合会通过整合科研力量解码沉香的药用与文化基因,将传统香学智慧转化为现代知识产权;通过统一种植加工标准,让生态优势成为国际市场的信任背书。这种“硬实力 + 软实力”的协同,正在推动澄迈从沉香产区向全球产业规则制定者转变。
激活乡村价值 构建共富生态链
拟当选秘书长邱芃訸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联合会的“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传导机制”。3000 余户农户参与的标准化种植,不仅是增收渠道的拓展,更是国际金融港的“第一生产车间”—— 农户手中的沉香原料,通过企业保底收购机制进入产业链,经加工增值后成为金融交易的标的资产。这种设计将“田间地头”与 “国际市场” 直接相连,使乡村资源真正融入全球价值链。
预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 3 万元以上的经济效应背后,是更深远的社会价值:通过产业协同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让传统农业生产者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在参与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掌握市场规则。这种“产业扶贫 + 能力建设”的双轨并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
多维价值跃迁 书写产业进化新篇
澄迈县林业局局长张泰基强调:“展望未来,联合会的战略价值将在三个维度持续释放”。在产业维度,依托产业学院培育的专业人才,推动深加工向医药、康养等高附加值领域突破,为金融港注入产业纵深;在文化维度,通过国际沉香博览会、文创展示空间等载体,让“东方香学”成为跨越国界的价值共识,实现从文化输出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在金融维度,将工艺技术转化为知识产权质押物,将种植经验沉淀为数据资产,构建独特的沉香金融生态。
从资源聚合到生态赋能,从标准制定到规则输出,澄迈县沉香产业联合会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特色产业的发展逻辑:它不仅是市场主体的协作平台,更是价值创造的生态枢纽,既承载着澄迈建设 “沉香国际金融港” 的具体目标,更探索着中国特色产业以生态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路径。在这片承载着千年香文化的土地上,一场关于产业价值重构的深刻变革,正引领着沉香产业从地理符号向全球价值标杆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