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非遗文化旅游智能伞装置》形象设计及应用三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

《海南非遗文化旅游智能伞装置》形象设计及应用三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

9月4日,《海南非遗文化旅游智能伞装置》形象设计及应用三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海南师范大学、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欣达智伞(贵州)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邓洪飞,欣达智伞(贵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振林,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引,海南师范大学资产公司负责人,美术学院相关领导及师生代表参加签约仪式。

《海南非遗文化旅游智能伞装置》形象设计及应用三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引介绍了美术学院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情况。并表示此次推出的智能伞装置项目,是以科技为桥梁、以文化为内核的创新实践,项目团队深度挖掘海南非遗精髓,以“伞”为文化载体,融合木兰湾灯塔立柱的地域标志性造型,将黎族传统装饰纹样等非遗元素融入智能交互设计。该装置计划在全岛推广落地,一方面为海南非遗文化传播注入科技动能,另一方面为环岛旅游公路构建精品文化脉络提供优质方案。

欣达智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振林介绍了海南非遗文化旅游智能伞装置基本构造。指出团队研发的巨型智能电动折叠伞,是技术创新成果,是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未来的合作会以《海南非遗文化智能伞装置》为核心,打造既适应海南独特气候条件,又富含本土文化内涵的智能文化伞。

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新产业发展部部长胡德友在致辞中指出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承担“智能伞装置”的生产加工与配套工装工具开发任务,公司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确保智能伞装置的品质与交付进度,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与示范应用。这是对企业制造与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是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

此次三方合作项目以“智能伞装置”为载体,整合美术学院设计研发能力,通过智能硬件与文化IP的结合,解决非遗传播“可观不可触”,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经济转换”转型。通过建立科研、推广、生产三方协同机制,三方将共同推动智能伞装置在全岛的应用推广,让科技为非遗赋能,让文化为旅游增彩,为海南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